发布时间:2023-05-17 15:43
民国元年(1912年),三河仍属顺天府。民国3年属京兆特别区。17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南京,改京兆特别区为河北省,三河属之。1935年11月25日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伪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”,辖三河、唐山等22县两市。1938年至1945年8月间,日本侵略军在三河建有伪县政府,隶属河北省冀东道。
1938年7月6日,冀东抗日武装起义爆发后,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,逐步建立起联合县的人民政权。
1940年4月至10月,本县部分村庄隶属一蓟(县)平(谷)密(云)联合县三河特别区。
1940年秋,蓟(县)宝(坻)三(河)联合县建立,隶属于晋察冀边区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(习称冀东十三专署)。
1942年秋,县域分属于平(谷)三(河)密(云)和蓟宝三两个联合县。
1943年底,平三蓟(平三密改称)联合县隶属于冀热辽行署第一专署。
1945年1月,三河分属于平三蓟联合县和三(河)通(县)顺(义)、三(河)通(县)香(河)联合县,隶属于冀热辽区行署第十四专署。
1945年9月2日,日本宣布投降,抗日战争胜利。
三河自唐建置以来,人民经受了一代又一代的封建压迫和剥削。民国期间,由于连年军阀混战,外敌入侵,内乱外患,更使民不聊生。1921年,直奉战争爆发 后,三河成为奉军入出关经由之地和驻扎之所。其军旅所到之处,打骂抢掠,群众深受其害。
1933年,丧权辱国的《塘沽协定》签订后,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华 北,三河成了日军闯入北平的踏板。是年5月18日,日军3万余人逼至 河沿岸和三河县城,旋即占据县中部的大片村庄,烧杀抢掠,残害群众。在以后的日军 长期占领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期间,人民经受了更深重的灾难。
长城抗战中的中国炮兵阵地
仅据不完全统计,在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中,被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军队直接杀害的无辜群 众,全县就有412人。他们制造了大小惨案数十起,其中发生在1942年11月的泗河惨案,即有48人被日军杀害。1948年1月的胡南庄惨案,一次被国 民党军队杀害16人。然而,富有斗争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三河人民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。1933年9月,三河中心县委在驻马庄 (今属顺义县)建立,领导了“穷人会”的斗争,虽时间不长即遭敌破坏,但它点燃了三河一带抗日救亡的峰火。
1938年夏季,在闻名的冀东抗日大暴动中,三 河东部、北部和南部许多村庄的群众揭竿而起,组织起多支抗日武装。
1940年,栲栲山村建立了三河中心县委遭到破坏后的第一个共产党支部,随即建立了抗日 青年报国会和人民自卫军(后改为民兵)。随着抗日斗争的发展,三河地区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党的组织、人民政权和抗日武装。广大军民奋起抗日,破公路、炸桥 梁、攻据点、打伏击,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,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,终于在1945年8月同全国军民一道,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,并使包括三河在 内的冀东广大地区成为解放区。
在融城社区的一家医院里,记者见到正在养病的89岁抗战老兵——张育文。老人坐在轮椅上,离休前,他曾任中国水电八局副局长。他的听力已经不行了,许多问题,需要记者在耳边大声重复。但忆起战争岁月的点点滴滴,老人依然无比清晰。
1924年9月, 张育文出生在河北省三河县(现三河市)一个当时叫周泗湾村的一户农民家。
1935年11月25日,殷汝耕投靠日本侵略军,成立了所谓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”,使冀东包括三河在内的二十二县名为“自治”,实为日寇殖民地。1938年起,冀东抗日烽火风起云涌。1942年,年仅18岁的张育文就被推荐当上了当地的治安委员,不久就当上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。
“当时通唐公路(公路从通州至唐山)正好经过我们村子附近。为了打击敌人,晚上我们常常挖断公路、埋上地雷,破坏他们的运输供给线。”张育文等游击队员的出击,让敌人很是头疼。“后来,小鬼子加强了对公路的巡查和游击队的围剿。可我们不怕,一逮着机会就让公路瘫痪。”
1945年的一天,张育文带领队友配合正规部队攻打县城,“敌人有一个保战团,近2000人,我们1000人不到,力量悬殊,加上武器落后。”在这次交锋中,他们苦战了数小时后落于劣势,只好选择撤退。
在这次撤退中张育文差点出事, “敌人太多了,子弹追着打,我手里打得只剩最后一发子弹了,这发是留给自己的。情急之下我跳下河堤,一发子弹落在我背后不远,一发擦肩而过。”张育文化险为夷,而他身边的战友却迟了一步,不幸中弹身亡。“就慢了那么一步啊!”回忆起昔日战友,老人眼角泛起了泪光。
Copyright © 2021网站内容及版权归属方为河北省三河市博物馆所有,网站涉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禁止用于商业及其他途径。
馆址:廊坊市三河市文化中心A座冀ICP备2022006614号-1友情链接
浏览建议:火狐 谷歌 360浏览器 最佳分辨率 (1920*108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