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-05-17 11:31
姚成宝,三河县(现改市)栲栳山村人。20世纪40年代参加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,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历任村民兵中队长、区公安队长、县武委会战勤指挥部副主任等职。他组织和领导民兵英勇杀敌屡立战功,1945年被晋察冀军区命名为民兵英雄。
1953年,他回乡当上栲栳山乡乡长,在粮食"统购统销"中,被错误地判处两年徒刑而投进监狱。十年浩劫期间,姚成宝又背着"劳改释放犯"的罪名,多次被批斗,并进了半年"牛棚"。1982年,姚成宝的冤假错案得到彻底平反并恢复了党籍。改革开放以后,他虽然年事已高,但仍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,和乡亲们一起,共同走一条富裕之路。
苦难童年
1921年9月,姚成宝出生在平谷县赵庄户村一个吃糠咽菜的贫苦家庭。添人进口对于富裕家庭来说是个大喜事;而对于家无隔夜粮的姚家来说,多一张嘴却增加了巨大的压力。姚成宝3岁那年,劳累成疾的父亲一病不起,穷人家请不起医生、抓不起药,眼睁睁地看着死神夺去了他那年轻的生命。父亲撒手西去,闭眼再不管人间事,这一下却苦了姚成宝孤儿寡母。娘俩房无一间,地无一垄,无依又无靠,只能提着木棍捧着破碗,靠沿街讨要混口饭吃,困了就睡在旧场房或破庙里。娘俩吃尽了人间苦、受尽了世上罪。这一天,暴雪连天道路难行,娘俩衣裳单薄,肚里缺食就躲在栲栳山村一墙根背风处,连动一动都困难。适逢一个好心人走来,将他们领回家里,让他们暖了身子,又给了他们饭吃。后又经这位好心人说合,使他们与该村也同样是贫苦的庄稼人王义组成了新的家庭。
为了糊口,年幼的姚成宝就到一个地主家当了"小棒伙",和继父一起卖苦力,一家三口含辛茹苦、省吃俭用、使劲儿勒紧裤腰带,才逐渐攒下了几个钱,置买了6亩价廉的山坡地,生活上总算有了转机。然而,世道无公,贫人总当遭难,总要受欺。本村的恶霸地主赵必勾结伪大编乡乡长周子厚,硬诬陷落个树叶都怕砸脑袋的王义与土匪有勾连,将其五花大绑捆到伪大编乡,并声言要送县治罪。
姚成宝母亲求救无门,忍痛卖了6亩山坡地和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,凑足了18块大洋才勉强把人赎回。
从此,在幼小的姚成宝心灵中,深深地埋下了仇恨的火种,他恨透了这个吃人的世道,决心跟欺压和剥削穷人的地主老财、土豪劣绅势不两立。
投身革命
1938年,冀东发生了威震遐迩的抗日大暴动,革命的烈火迅速燃烧起来。这一年,18岁的姚成宝第一次听说,在延安住着毛泽东、朱德,领导共产党、八路军专为穷人办事、专替穷人出气。姚宝仇恨在胸,恨不得马上投身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去。
1940年,蓟(县)宝(坻)三(河)联合县建立,三区干部刘向道、尚痴等同志,到栲栳山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,建立了三河地区第一个党支部。这一年,党组织吸收了苦大仇深的姚成宝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
姚成宝入党以后,白天去地主家扛活,夜里就去找革命同志听讲革命道理。这段日子,就象有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灌进了他干涸的心田;他就象一棵弱小的禾苗,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,迅速、茁壮地成长起来。
1941年初,栲栳山村正式成立了民兵组织,当时称"人民自卫军",21岁的姚成宝被推选为中队长。
民兵没有武器,姚成宝脑筋一动,就打起地主老财的主意。那时,地主老财们为了看家护院,很多家购有枪支。一天,姚成宝带了两个胆大青年,赶着一辆大车闯进三河县城南关烧锅(酿酒作坊),强令烧锅财东交出五支长枪和两箱子弹。他们将武器藏在酒糟里,赶着大车从敌人眼皮底下回了村。就这样,姚成宝带领民兵从本村和附近村庄地主老财家,先后起出十九支长短枪和一批子弹。从此,姚成宝带领民兵边种田、边抗日,不久民兵队伍就发展到一百多人。他们劳逸结合、锄奸反特、转运粮食物资、保护革命干部。栲栳山村成为人人联防的抗日根据地。
破敌线路
1941年,日本侵略军为更好地推行"治安强化运动",经常对革命根据地疯狂地"清乡""扫荡"。他们为了相互加强联系,统一行动,就在三河、蓟县、平谷等县城间架起电话线。姚成宝经常带领民兵破坏电话线,使敌人联系中断,行动失误。
但是,每次电话线被破坏后,敌人马上组织抢修。姚成宝就想出一个狠招:他们在一个夜里,将三平(三河—平谷)公路旁的电线杆一连砍倒了19根,把割下的电话线卷起来放在电线杆旁,然后,在线捆底下埋好地雷。第二天,日伪军组织抢修,刚一动手,雷声突起,炸得敌人肢体横飞、血肉满地。
敌人气急败坏想出了新的毒招:召集沿电话线附近村庄的保长开会,要各村分段保护电话线,每根电线杆派一人看着,并宣布谁的电线杆被砍了,电话线没了就杀死谁。这一下保长们真害怕了,有几个"两面保长"就找到姚成宝,央求民兵暂时不要再破坏电话线了。对此,姚成宝早有准备,他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一条对付敌人的办法,几个保长心里才有了底。
这天傍晚,派去看护电线杆的人都已到位,其中大部分是民兵。深夜,姚成宝转了几处没发现异常,便低沉有力地下令说:"开始!"刹那间,数十名民兵一齐动手,几十根电线杆迅速被砍倒、割下电话线。之后,姚成宝命令民兵朝灵山敌人据点一齐开枪射击,同时,大声高喊:"八路军带人砍电线杆了"……然后,民兵们抬着杆,扛着线,胜利地撤回村中。
深更半夜,据点里的敌人被弄得丈二和尚——摸不着头脑,不知有多少八路军,不敢离据点半步,只是胡乱放了一阵枪。
第二天,有关村的保长纷纷跑到敌人炮楼上"报告"说夜间村里来了大批八路军,弄得敌人无可奈何。
夜送军粮
抗日时期,栲栳山村位于山区和平原的结合部,又是革命根据地,成了粮食和抗日物资的集散地,姚成宝和民兵也就成了运送物资的主力。
1941年冬季的一天,上级来了命令:要栲栳山村民兵把一万斤粮食送到蓟县庄果峪我方主力部队所在地。姚成宝挑出70多名身强力壮的民兵组成运粮队。夜深后,姚成宝带领队伍,赶着毛驴驮着粮食沿着崎岖小路出发了,途中要经过蒋福山敌人据点,为了不惊动据点里的敌人,必须避免声响。民兵们就将驴蹄用破布、棉花包起来;有的民兵索性将自己的棉鞋脱下给驴蹄套上,不顾天寒地冻只穿双破布袜子走在山路上。天亮前,一万斤粮食一颗不少地送到了目的地。这时,再看这些送粮的民兵,由于天寒地冻,山路难行,不少人的脚都冻肿了、磨破了。部队同志深受感动,部队领导感动之余,对送粮民兵给予了大力表扬。
街心伏击
1942年春天,一连几天总有四五十个日、伪军耀武扬威地从栲栳山经过,早晨向蒋福山方向去,下午三四点钟回来。姚成宝派民兵侦察得知,这伙人是到蒋福山协助修据点的。经过反复思考,姚成宝想出一个歼敌方案,当时,中共蓟宝三联合县县委委员李尚武正带领三区区小队住在该村,姚成宝就找到李尚武,谈了自己的想法,最后和李尚武一起共同做出了歼敌决定。
这天,敌人象往常一样,早晨从村中过去。随后区小队员和民兵立刻行动,在街心有利地方埋好了几十颗地雷。下午,20多名区小队员和60多名民兵混合编队,分别埋伏在街心两侧,专等敌人送上门。
下午3点多钟,只见伪军在前日军在后,排着队从蒋福山方向回来。几天来,他们总是平安地从村里穿过,这一次当然不会特别注意。当走到村中时,敌人排头兵突然踏响了地雷,这就是歼敌的信号,民兵和区小队员们的子弹、手榴弹一齐飞出,打得敌人晕头转向,连爬带滚。最终,不得不丢下来不及运走的三具死尸架着伤兵狼狈地逃回马坊据点。
据点夺马
1943年夏季,冀东十三团一部在三河马连口村宿营,准备攻打段甲岭日伪据点。姚成宝接到命令,率领民兵配合这次行动,埋伏在八百户村,负责打击三河援军。
半夜,战斗打响了。敌人凭借坚固的工事拼命进行顽抗,部队一时攻不上去。
这时,有民兵报告,在段甲岭敌人据点西南角另有个小院,是敌人养马的地方。经过几年的实战锻炼,姚成宝已经成了打仗勇敢、遇事肯动脑筋、智勇兼备的民兵指挥员。这一重要发现,一个抢马计划立即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了,在报告部队首长得到批准以后,马上付诸行动。
姚成宝带领30多个民兵悄悄地靠近养马小院。部队首长命令机枪手重点攻打炮楼东边的射击孔,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。
敌人只死守炮楼而忽视了马厩的守卫工作,里边只放了两名马夫。这时,民兵迅速竖起木梯,姚成宝立即顺梯翻进院内,趁马夫茫然之际便打开门放进民兵。民兵们就这样,不费一枪一弹,从敌人手里拉出了21匹大洋马。
事后,民兵把这些战马全部送给十三团。十三团首长为表彰民兵的功绩,奖给栲栳山村一匹大战马。
地雷逞威
1944年4月的一天,从内线送出情报:平谷县的几百名日伪军,将要到栲栳山村扫荡。得知这个消息,姚成宝迅速与区小队取得联系,经过充分谋划与准备,决定打敌人一个伏击。
经过实地勘察,他们选择了掘山头村西南敌人的必经之路作为伏击点。当夜,姚成宝率领50多名年轻体壮的民兵,在区小队的掩护下,迅速奔赴布雷地点,把一里多长的路段和路边的坟地、壕沟、路口等地方都埋设了地雷并进行了封锁。
第二天中午,平谷县日、伪军几百人沿三平路向南推进。情报传来,民兵和区小队立刻行动,分别埋伏在路旁有利地形。敌人进入雷区以后,只听一声命令,区小队员和民兵一齐瞄准射击。敌人遭到突然袭击,就象一群受伤的狼到处乱窜,急忙寻找有利地形准备反抗;敌兵有的跳进公路旁的沟里,一下子踏响了地雷;有的躲到坟头旁,又踩响了那里的地雷……这时,枪声、雷声响成一片,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,尸体遍野,顿时死伤40余名。日伪军做梦也没想到会遭到如此沉重打击,只好架着伤兵、抬着死尸、急急忙忙狼狈不堪地逃回平谷老巢。
地道显神
栲栳山村民兵在姚成宝带领下,搞得敌人日夜不安、胆战心惊。敌人恨透了姚成宝,欲置其死地而后快,就悬赏500块大洋捉拿他。同时,日伪军几次对栲栳山村进行扫荡报复,先后有七名群众被敌人杀害。
1944年春,姚成宝听说平谷县大旺务一带村庄在挖地道,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,更好地保护自己,他立即前去取经。回村以后,立即发动群众,栲栳山村一项大规模地道工程开始了。在姚成宝的精心组织下,广大民兵带头干,全村男女老少齐参战。"人心齐、泰山移",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,就在村里挖成了好几里长的"井"字形地道。地道内修有暗门,建有防毒的卡口、泄水的通道,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处"容身堂",地道内可同时容纳全村两千多口人。支道口有的通房屋,有的通水井,有的通村外有利隐藏地点。地上地下形成一体,能上能下、能出能入,行动自如,既便于藏身,又利于歼敌。
1945年农历3月20日,三河、平谷、蓟县三个县部分敌人300多名聚集在一起,开始攻打栲栳山村。天刚佛晓,敌人就占据了村外有利地形。
姚成宝集合民兵埋伏好,自己只身一人摸出村观察动静。他仔细察看周围动静后,发现在大沙河一带有敌人在走动,就瞄准开了一枪,一个敌人应声倒下。这下子,就象捅了蚂蜂窝,敌人红了眼疯狂地边打边扑向村里来。敌人进村后,姚成宝立即指挥民兵向敌人猛烈开火,一时,民兵的子弹、手榴弹从不同方向飞向敌群,日、伪军一下就死伤了几十人。敌人被打得炸了窝,不知藏到哪里好。民兵地上地下和敌人周旋,不时放冷枪、投冷弹。敌人只听到枪响,见手榴弹乱炸,却连民兵一个人影都摸不到,就象盲人骑瞎马乱折腾一阵子,最后,放火烧了几间房便急忙收兵出村。
以后敌人又连续两次进村扫荡,因敌在明处,我在暗处,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,使敌人的优势无法发挥,只能陷在村里被动挨打,每次都死伤狼藉。
敌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,多次惨败,仍不死心。一次,聚集了附近几个据点的两千多名日伪军,发誓要血洗栲栳山村。这一天,敌人突然行动向栲栳山村扑来。村民兵发现后立即组织群众迅速转入了地道。
敌人进村后乱翻乱找地道洞口,妄想挖出姚成宝和他率领的民兵,经过一番折腾,敌人终于在村西北角一隐蔽处发现一个洞口,就象得了宝一样喜出望外,立刻组织力量挖掘。
姚成宝得知后,一面组织邻近洞口群众转移,一面带领几个民兵来到出事之处,用十几颗手榴弹捆在一起系好长绳,放在被发现的洞口处。
洞口渐渐被挖大,敌人的说话声锨镐的挖土声都听得一清二楚。姚成宝见时机已经成熟,就让同伙隐蔽,自己猛地一拉引火索,只听惊天动地一声响,铁片和黄土飞起老高,洞口被炸塌,挖洞的敌人死伤好几个。这时,姚成宝带着民兵早已绕到敌人背后高房处,一阵排子枪,又有数名敌人被撂倒。日、伪军想报复,但摸不着民兵的影子,干着急没办法。他们折腾到下午四点多钟什么也没捞着,只好垂头丧气地用车拉着伤员和死尸撤走了。
姚成宝怕敌人有更大的报复行动,等敌人撤走后迅速组织群众离开地道,回家带着东西到外村亲友家躲藏,自己带着民兵也撤到泃河以西村庄。时隔一天,日伪军加倍组织兵力来到栲栳山,等进村以后发现这里人去屋空,已经成了一个空村。敌军军官气得"哇哇"乱叫,就命令手下兵放火烧房,全村1700多间房屋无一幸免。
英雄受奖
1945年5月的一天,平谷县抗日根据地刘家河村,就象过年一样热闹,原来,这里正在召开庆功大会。当司仪高声叫到姚成宝名字时,只见一个20多岁结实的小伙子,雄纠纠气昂昂登上主席台,从军区首长曾雍雅、李子光手中接过立功证书、奖章、一支崭新的三八大枪和百发子弹,顿时,台下人群中爆发出极其热烈的掌声。就是在这次大会上,姚成宝被晋察冀军区授予"民兵英雄"光荣称号。
此时,姚成宝激动万分!他做梦也没想到,当年一个要饭、扛长活的孩子能有今天,两眼不由得流出热泪。
不久,根据工作的需要,上级调他到十四分区学习,回来以后,便脱产当了公安队队长。
愤怒锄歼
1945年8月15日,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。前门刚赶走了日本豺狼,后门又来了国民党反动派这只恶虎;1946年秋天,国民党九十二军大举进攻解放区,疯狂地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,支持地富反坏分子,肆无忌惮地向贫下中农反攻倒算。蒋福山——栲栳山——灵山一线革命根据地被敌人摧垮。在"黑云"压头,白色恐怖严重时期,姚成宝和其他区干部一起,主动撤入平谷县北部山区。
正当敌人猖狂至极甚嚣尘上、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,一个严厉打击坏分子的革命决定开始执行。
1947年初的一天夜里,姚成宝率领十几个武装队员从平谷县毛官营出来,翻山梁,走小路,直奔后山村前街而来,迅速包围一个大宅院。他先一个人踏着人梯翻身跃过高墙,轻轻地跳进院里,然后悄悄打开大门,后面的人便跟着冲进去,迅即将恶霸地主李春森抓了起来。
国民党反动派进攻以后,李春森就象死尸还阳,恶虎归山,疯狂地反攻倒算,帮助敌人屠杀革命干部,实属罪大恶极、死有余辜之徒。
姚成宝等人连夜召开了全村群众大会,公布了李春森数条罪状,然后将其就地枪毙。
短短几个月里,姚成宝带人处死了恶霸地主、还乡团骨干、无耻叛徒、恶贯满盈的坏分子百余名,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。杀鸡给猴看,剩下的敌人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。
勇歼顽敌
1947年,姚成宝被十四军分区任命为顺义县战勤指挥部副主任。
当时,顺义县潮白河以西的广大地区革命政权全部垮掉,整个成了敌人的天下。姚成宝被授命重新开辟这块根据地。
姚成宝首先挑选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组成一个武装班,军区给他们配备了十几只枪和一个掷弹筒。姚成宝明白,要打开敌占区的局面,必须先打几个漂亮的大胜仗,以震慑敌人,鼓舞群众。
顺义县绍兴村有个敌人据点,驻有国民党杂牌军和地主还乡团数百人。这支杂凑队伍虽无战斗力,却专能扰民害民,专事破坏。消灭这股敌人,以稳定地方。姚成宝以武装班战士为主,联合当地民兵数百人,对敌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突袭。由于知己知彼,指挥得力,突袭成功,一举歼敌五百余人,战果辉煌,大大地震慑了敌人。
姚成宝勇敢善战,远近闻名,尤其是他的大胆、他的机智,常常令敌人闻名丧胆;即使是在处境极其不利的情况下,他也能凭其大胆和机智,变被动为主动,给敌人以有力打击。
一次,姚成宝带着武装班驻在李遂镇,不慎走漏了消息,被敌九十二军一部500多人包围。当时敌强我弱,险情迫在眉睫。姚成宝毫不畏惧,当即与战友研究出一个突围的办法。他先让战友做好突围准备,然后自己换了一身老百姓服装,背了一个粪筐,手提一把大茶壶,从容不迫地朝村外敌军走去。敌人一见就问他干什么的,姚成宝高声回答:"我是来报告的,村里有八路军!"敌人一听放松了警惕,让他走近。当距离敌人只有十几米的时候,他猛地扔掉粪筐和茶壶,从衣服里拿出早就压好子弹的短枪,勾动板机一个连射,站着的敌人倒下七八个。这时,在后边潜伏的十几名战士紧跟着一阵排子枪,打得敌人晕头转向,又有几个倒下。乘敌人慌乱之时,姚成宝和战士们象猛虎下山一样勇敢突围,迅速跳进李遂通往牌楼村的大道沟里,重创了敌人,无一伤亡地脱离了险地。
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,姚成宝率领武装班战士,联合当地民兵,多次给敌人以重创,潮白河以西地区迅速恢复一批革命政权,敌我对比局面大大改观。
只身劝降
1947年夏季,姚成宝奉命率兵配合野战军攻打八百户村敌人据点。
6月27日夜里,敌我双方接上了火。这个据点中间是炮楼,四周有两丈多宽、一丈多深的壕沟,沟上是一丈多高的鹿寨,上面缠满了铁丝网易守难攻。敌人据点久攻不下。
姚成宝冷静地分析了敌情,认为炮楼里的士兵大都是本地人,不甘心为敌人卖命的占大多数,愿意为自己留下一条活路。如今我军攻打据点他们拼命抵抗,是出于对解放军政策的不理解。如果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利用政策攻心,完全具备和平解决的条件。他找到部队负责同志谈了自己的想法,得到赞同。
经过仔细安排,姚成宝以自己的名义很快给据点敌军头目写了一封信,讲明我军的宽大政策,指出放下武器是唯一出路,然后让八百户村伪保长妻子给送了进去。很快,敌军小头目写了回信,为了证明我方的诚意,指明要姚成宝一人不准带武器进据点面谈。同志们怕敌人耍阴谋,都不同意姚成宝去。可是姚成宝坚决地表示:"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!有咱大部队做后盾,量他们也不敢把我怎么样!"
当日中午,姚成宝解下身上的武器,大大方方徒手进了敌人据点。他经过一番政策攻心,指明利害,敌军小头目感到大势已去,再顽抗只有死路一条,终于答应放下武器率队投诚。就这样,没费一枪一弹,保警队一个排和蓟县地方团伙30余人集体投诚。这一大胆行动,实实令人钦佩,令人赞叹!
回乡之后
全国解放后,姚成宝回到了家乡。1953年建立乡政府时,姚成宝被任命为栲栳山乡乡长。
在搞粮食"统购统销"中,上级派到栲栳山乡的个别干部为了夸大自己的"成绩",不按党的实事求是政策办事,大搞"假、大、空"的一套,千方百计挤群众的口粮。一向跟群众亲如手足、有着鱼水关系的姚成宝,对这些人的做法很不满意,就实事求是地讲了自己的意见。
这一下可惹下了乱子,一些"左"倾思想严重的干部立即攻了上来。"破坏统购统销的绊脚石"、"凭功抗上不服从领导"等一顶顶大帽子,不大不小地扣在姚成宝头上。就这样,在战火中出生入死、杀得敌人胆战心惊的民兵英雄,被撤销了乡长职务、开除了党籍,并被判了两年徒刑关进了监狱。出狱以后,姚成宝当上了地地道道的农民。
十年浩劫期间,姚成宝背着"劳改释放犯"的黑锅,又被关进"牛棚",半年之后才被释放。
1982年,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,姚成宝冤假错案得以平反,同时恢复了他中断多年的党籍。当姚成宝听到这一消息时,这条象钢铁铸成的硬汉子,竟流出了辛酸的泪水。
改革开放以后,六旬老人姚成宝心情愉快,精神焕发,坚持站在生产第一线,和乡亲们一起,共同在走一条农村致富之路。
Copyright © 2021网站内容及版权归属方为河北省三河市博物馆所有,网站涉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禁止用于商业及其他途径。
馆址:廊坊市三河市文化中心A座冀ICP备2022006614号-1友情链接
浏览建议:火狐 谷歌 360浏览器 最佳分辨率 (1920*1080)